搜一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瑞萨电子品牌大中国区CEO郑力:芯片功能定义权决定企业核心价值

瑞萨电子品牌大中国区CEO郑力:芯片功能定义权决定企业核心价值

2019-08-29 01:03:10 来源:

瑞萨电子品牌大中国区CEO郑力:芯片功能定义权决定企业核心价值

策略调整 将在中国进行前沿性研发和生产

记者:2011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表现不如预期,但今年有机构预测,可能会有增长。瑞萨作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对今年市场发展有何看法?你认为未来几年新的增长点将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力:去年一是全球经济的影响,二是日本的大地震,后来是泰国的洪水,这都对瑞萨的产能、供货业务带来了一些影响。今年整体发展还要看走势,但跟去年比,肯定是要增长,因为天灾都已过去了,而且产业本身也有一个恢复的过程。

从整个产业来看,我们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节能减排,以前停留在概念层面,现在真正开始落实到应用层面了。比如说变频,已经从变频空调进入到了其他的变频领域,甚至一些小家电都开始使用变频技术,这将带来整个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前,所谓升级换代都只是在外观、性能上稍微改进,而现在开始从根本上进行改变,这对半导体厂商而言意味着更多机会。瑞萨的品牌虽然比较新,但历史比较长,是从原来的NEC、日立、三菱这些日本老牌的半导体企业合并而来,有很多的技术积累,在这方面将是大有作为的。二是汽车电子,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跨国汽车企业的研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移到中国来,这和中国政府导向有关。最近中国政府提出,国外车厂在中国搞研发一定要和国内企业一起合资,要具体拿出研发项目来,这些措施将推动中国本地汽车电子研发进入到实质性阶段。对中国半导体行业来讲,汽车行业是具有高附加价值的、长期稳定的领域,今年及未来几年中国半导体企业也应加以关注。

记者:几年前,日本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还比较高,但最近占比却在下降,今年占比可能会降到20%以下。以前,中国的半导体企业都向日本学习,但现在则向韩国、美国学习,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从中应该吸取什么经验和教训?

郑力:从历史上看,上世纪90年代初NEC电子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半导体企业,日立也是在全球排名靠前的企业,那时主要是依靠DRAM。在DRAM产业结构比较清晰的环境下,日本看准了时机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进行技术提升,从而奠定了当时日本半导体企业在全球领先的基础。而现在市场的环境和十几年前相比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以前是知道要做什么,怎么把它做好,不光是日本的半导体企业,日本的终端企业都有这个特长,把产品做得特别好、特别精,这是日本的特色。但近些年,当市场变得扑朔迷离的时候,确实给日本的半导体企业带来了很多迷惑,在一段时间内有点儿看不清方向。

同时,全球电子终端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日本的终端企业是领先的,现在不是做电子的企业比如IT企业、互联网企业等也都进入这一行业,这对日本终端企业来说是重大的改变,这也让日本半导体企业有了一个深刻的反思。反思的表现就是加强本地化,尤其是在中国进行大量的、前沿性的研发和生产,要更深入地进到主流市场中去,这一趋势是正确的。而且电子产品不可能永远处于扑朔迷离的状态,总是要经历波峰波谷,既有一定的变化,也有一定的稳定时期。一旦日本的半导体企业更清楚地认识到市场是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对具有精益管理、精益物流、精益品质特色的日本半导体企业来讲,进一步增长的机会还是有的,问题是我们能否抓得住机会。

记者: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整个半导体产业环境在发生变化,但是日本半导体企业的变化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大,这也可能是造成日本半导体企业落后的一个原因。日本半导体企业怎样才能抓住移动互联所带来的产业机会?

郑力:你讲的有道理,确实在移动互联走入到主流产业的时候,不只是日本的企业,中国的半导体企业,一段时间内也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互联网是从美国发展起来的,大量的IT企业是从美国起步的。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日本的其他企业我不太了解,从瑞萨的角度出发,也意识到我们在产业布局上是有一定的滞后,所以在2010年12月收购了诺基亚LTE的研发、专利、产品线,加强了在通信研发、专利方面的积累。最近我们花了很大的投资和研发的力量做电力载波通信,这是下一步智能电网、智慧城市互联的关键基础,以尽量缩小在通信领域与美国企业的差距。

产业模式 坚持IDM与Foundry兼顾

记者: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在发生变化,日本半导体企业大都采用IDM方式,其他企业代工的趋势则越来越明显。但是,日本半导体企业包括瑞萨在内,都在积极整合打算破除IDM方式,对于这种变化瑞萨的态度是什么?

郑力:IDM这一模式本身有其优势,它实现了对质量的控制、对生产的控制、对先进的工艺从研发到应用的垂直整合。Fabless的不足在于有前端的设计时,合作的代工厂在制程IP上如果还没有准备好,这样就会阻碍一些非常好的构思和设计,影响设计项目的发展,IC设计企业将不得不受制于代工厂的制程,这是技术革新的障碍。而IDM企业的设计与代工可以同步,在研发时就可让代工厂把制程的IP做好。当然,反过来讲,IDM企业在成本的控制方面不足,特别是在经济下滑的时候,经营成本的负担就会很重,想要轻装上阵却不可行。所以,瑞萨在生产方面有大的调整,特别是经过这次日本地震以后,从对客户负责任的角度出发,首先保证自有工厂的产能;再者是更加积极地去和Foundry厂合作,包括尖端制程。比如已经公布的28nm制程研发生产,瑞萨就与台积电合作,并加大和GF的合作力度,同时积极与中国大陆的中芯国际、华虹宏力等交流,了解他们在制程研发上的计划,为以后能更好地和中国有实力的Foundry厂合作。瑞萨中国去年成立了一个国际采购部,重点就是面向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客户采购。

记者:瑞萨以后代工的比例会有多大?

郑力:这要根据不同的时间来定。现在还是重点保证自有工厂的产能,不可能说突然不用自己的工厂,而用外部的代工厂。至于具体比例,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我们也需要一步步来加强和Foundry的合作,这是大的方向。现在也在和代工厂之间做铺垫工作,包括我们的产品应用到其生产线上是否顺利等都要依情形而定,毕竟以前大部分还是自己在做,我们也在逐步适应这种转型的过程。

目前瑞萨自有厂的产能已经接近饱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和代工厂合作是我们考虑的一个主题。从半导体企业的发展来看,如何更加有效地扩大产能,在市场需要的前提下,进一步更新生产体制,这很重要。

记者:虽然IDM和Foundry各有优势和不足,但从趋势看,台积电、联电、三星、Intel、GF等都在增加Foundry的力量,对于这种变化瑞萨有怎样的判断?

郑力:这个大的方向我是认可的,但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半导体产业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化,成熟化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分工,现在是生产在代工,设计在代工,应用的解决方案也是在外包,这种分工走到一定阶段、代工越来越多的时候,半导体企业就没有核心价值了。IDM的好处就是在质量、技术研发上能实现更好的控制,这个前提是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内部要做的事情和更多的外包要有一定的平衡。比如说苹果,瑞萨的一些产品也应用在苹果的产品内。苹果的核心价值越来越明显,虽然他的生产完全是外包,但我们看到苹果在对产品的设计甚至在对芯片功能的定义越来越关注,在产品外包的同时有一个集中的过程,我觉得企业核心价值强的话,对相关事情的掌控力就越来越强,这一平衡对半导体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记者:工艺到了14nm之后,可能也就Intel、三星、台积电等几家公司有能力支撑这么大的投资,这对产业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瑞萨怎么看待的?

郑力:从研发的角度讲,其实大家是在联合进行尖端技术的开发。在工艺继续往下走的时候,是企业单独自己做、还是跟代工厂合作、还是和行业上特别关注制程的企业一起做,各种可能性都有。对于像瑞萨这样有一定规模的半导体企业,是不会放弃对先进工艺的投入的。关键技术一定要参与,一定要积极地去投入。

产品整合 关注新技术领域

记者:虽然外部环境不好,但瑞萨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排名还相对稳定,你能不能谈谈瑞萨今年的市场布局重点。

郑力:在2010年合并之后,我们希望尽快地把产品线和技术进行整合,将以前瑞萨科技和NEC电子的产品优势结合到一起,这是我们一个大的策略和方向。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一是低功耗,这不光是瑞萨,日本的半导体企业几十年来一直认为能源将是最大的问题,因而围绕低功耗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这一趋势在整个产业也得到了体现,比如我们在一些展会上会展示用柠檬来发电、驱动电路,下一步我们还要展示用苹果来发电。芯片业将不断挑战极限,降低功耗。二是不论是瑞萨还是瑞萨的前身NEC电子、瑞萨科技,都比较重视在中国本地研发力量的投入。
记者:从财报上看瑞萨还在亏损,这个亏损对任何企业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从瑞萨的角度来讲有没有具体的措施来扭亏?

郑力:整体来说目前瑞萨还是亏损的,本来去年按照计划应是盈利的,但是发生了地震,我们最尖端的一个工厂停工了几个月,后来泰国的洪水也对一些工厂的生产造成了一些影响,因而造成了一定的亏损。当然,这也是在一些大的日本电子整机企业普遍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我们加入到了亏损的阵营里来。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尽快从地震的影响摆脱出来,紧跟市场的变化,进一步提高效益,这是提高企业经营的关键。在中国市场,瑞萨的运营还是非常健康的,不管是利润也好、营销收入也好,情况都很好,在中国生产的芯片产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月1亿颗,整体中国业务还是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

记者:你提到过节能减排是下一步的重点,但从整个产业趋势来看,智能化也很明显,一些智能终端产品发展都很快,瑞萨是如何看待这一趋势?有哪些应对措施?

郑力:瑞萨在全球开发产品的方向主要是三个“智能”:首先是“智能器件”,产品要变得更智能化,比如MCU可根据不同供电环境来改变工作的状态,我们更多关注通过芯片和软件的结合让系统变得更加智能化。其次是提供更全面的“智能方案”,比如智能电网,我们本来只提供MCU,市场份额也占到中国智能电表类市场MCU的59.8%,但现在也关注智能电表的整个系统,比如电力载波、智能抄表、智能抄表之后的组网、用电控制等等,致力于提供解决方案。最后是“智能社会”,关注如何从芯片层面来支持这一系统,开展前端的、前瞻性的工作。

记者:最近瑞萨在产品调整上有两个大的变化,一是瑞萨退出大尺寸LCD驱动器业务,二是功率放大器业务转让给村田。这是不是预示着瑞萨在产品结构方面有了变化?未来将有怎样的调整?
郑力:瑞萨在整个产品结构上的调整是有不同的考量的。在大尺寸的驱动芯片方面,我们看到大尺寸液晶面板行业的效益不是很好,下一步发展出现了瓶颈,对于瑞萨这样重视不断开发、要在半导体基础上开发高附加价值的技术型企业来讲,我们觉得没有大的发展空间了,虽然大尺寸驱动芯片这10年每一次大的技术跳跃,无论是瑞萨的前身NEC电子也好,瑞萨科技也好,都积极地参与其中,但今后是否发生这种大跳跃有点儿看不太清。但我们对于整个液晶显示行业还是非常看好的,所以即使在大尺寸液晶面板驱动IC停止生产之后,中小尺寸驱动IC还会继续做,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另外像仪表、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家庭网关,都用到了中小尺寸的液晶显示,对这些新技术领域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加以关注。

记者:提到瑞萨,大家都知道在MCU领域的实力很强,瑞萨MCU占全球市场的30%,客户为什么选择瑞萨?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郑力: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从产品的角度来看,一是瑞萨MCU的安全性比较高。如果MCU安全性不高的话,在现在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很容易破解它,很容易去copy,因此即使不是安全芯片,我们也要让MCU做到安全化,虽然需要投入较高的研发成本。从历史上看,NEC和日立、三菱,一直都坚持提高MCU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大量客户的认同。二是低功耗。这也是因为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所以任何东西都要求低功耗,从历史上已形成了一个惯例。

记者:LTE在全球正在大规模部署,瑞萨在这方面有何考虑?业界说LTE要采用28nm的工艺,否则功耗就难以达到要求的程度,但是28nm的工艺刚开始量产,两年之后才会真正的成熟,你对此有何看法?

郑力:我们现在只是在做FDD-LTE,TD-LTE方面正在积极与中国企业合作,对TD非常看好。TD-LTE已经超出中国的范围了,很多其他国家也在应用,我们也在抓紧时间积极往这一领域靠拢。
当然用28nm肯定比用40nm要好,在设计效率、芯片的面积上要好,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个平衡的问题。采用40nm工艺,如果能把芯片尺寸设计的小,那用40nm做出来也可以。

记者:你刚才提到特别关注汽车电子,但是汽车电子也面临很多竞争对手,一方面传统汽车本身的安全、动力、车身、娱乐方面有很多新的需求,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也发展得比较快,瑞萨主要关注哪一领域?在新能源汽车上有什么新的部署?

郑力:汽车电子是瑞萨的生命线,也是我们的强项,你提到的这些我们都很关注。从新能源汽车来说,电池、功率器件等是主要瓶颈,但新能源汽车在商业上的应用还很少,我觉得要呼吁政府补助,如果单纯靠消费者去购买,这个产业起来太慢。

发展建议 设计与Foundry结合

记者:你也提到,瑞萨对中国的市场历来都很重视,目前中国市场占瑞萨整体营收多大比例?请结合瑞萨产品自身特点,未来你看好中国的哪些领域?

郑力:中国市场大概占整个瑞萨营收的14%~16%。除了中国市场,日本本土市场大概占到了40%,美国和欧洲大概各占10%左右,中国在瑞萨海外市场中是最大的。

这两年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感觉到中国电子整机产业在下大力气来实现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所谓升级换代最基础的是在质量上,现在大家都在追求高质量的产品,不光是出口,国内的消费环境也在改变,在升级换代的时候需要有更好的技术,而且整机厂商更关注半导体企业的实力,比如有没有前瞻技术的投入等,在这方面瑞萨能发挥能力的机会有很多,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增长点。还有就是能耗的问题,中国企业也非常关注。整体来说,中国电子整机行业正处于一个结构性的变化当中,这对芯片企业将产生更大的机遇。

记者:瑞萨和中国企业的合作,比如说直接共同去研发一些东西,能举几个例子吗?

郑力:我们在各个领域与中国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都有很多,比如从联合实验室的角度来看,我们和一汽启明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汽车电子前端的研发,包括导航、下一代车身控制等;我们还和美的、格力在变频的基础上进行联合开发;在广电系统的机顶盒、电视等广播系统上瑞萨和长虹成立联合实验室;另外在直播星技术方面我们和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广电相关企业都有很多技术方面的交流。此外还有国家电网相关企业,包括中国家电研究院都有合作;大学方面,和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等进行一些比较先进的联合研发,支撑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技术前进和发展。

记者:中国很多半导体企业都向日本学习、模仿,但是成绩不是特别突出,而且很多芯片研发出来以后,没有用户,产业化很难推进,在中国这种事情很多,你有何建议?

郑力:中国现在的半导体设计公司比较多,但是我觉得这些设计企业规模还不是很大,因而造成了他们比较看重眼前的利益。半导体企业真正要大发展,还是要有一定的规模支撑来不断推动技术的研发,而不是停留在现成的技术上。我们看到大量的芯片企业走到三、五年的时候,就走不下去了,主要是没有研发的后劲。另一方面,就是设计企业要和Foundry厂走得更近一些,合作更紧密些。现在感觉到中国代工厂和设计企业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松散的,这样就造成了代工厂太专注于生产了,和设计企业之间的纽带不够强,影响到其附加价值的提升,中国Foundry企业生产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还是比较少的,所以从代工厂的角度来讲,这也是一个课题。

新注册企业
成都中立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9-04-21

注册资本:3,500(万人民币)

成都安瑞达商贸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0-12-14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西南交通大学劳动服务公司

注册时间:1994-04-29

注册资本:80(万人民币)

成都爱梦比茜服饰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9-06-18

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

成都世纪光合作用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3-04-24

注册资本:1,119.0126(万人民币)

四川嘉合道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3-07

注册资本:58,000(万人民币)

成都红风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6-07-27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戴尔(成都)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3-23

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

成都红珍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2-08-08

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

成都路耀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3-30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浏览最多
中电国采诚泰实业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5-11-13

注册资本:56,120(万人民币)

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城北营业部

注册时间:2002-01-18

注册资本:--

成都英黎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2-01-28

注册资本:3,100(万人民币)

华田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5-27

注册资本:600(万美元)

成都市医路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4-28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四川省银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0-07-07

注册资本:2,300(万人民币)

成都成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1994-06-11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足博仕鞋业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8-07-26

注册资本:10,000万元人民币

四川大微人居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6-12-29

注册资本:20(万人民币)

成都写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5-30

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