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一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勃农播种机品牌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金泽访谈

勃农播种机品牌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金泽访谈

2019-08-29 01:05:03 来源:

勃农播种机品牌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金泽访谈

记者:首先欢迎你来到新华网接受我们的采访,既然你是农机行业的专家,想必对农业也非常熟悉了,请问你怎样看待农业税补贴问题?

李金泽:政府通过实行“一增一减”的农业政策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补贴,减少农业税,通过政府的这些投入,让农民更加重视粮食生产。即使粮食生产受到价格冲击,实行的补贴政策也能让农民感觉种粮比较合适。同时中央财政发现在粮食产业上的投入,比其它行业投入的增产增收要高。

比如说在交通行业的投入,政府投入一元钱,由此产生的回报是两元钱。根据我个人统计的数据,国家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回报率,能达到四倍以上,特别是一些农业依赖产品,投入回报率更大。国家通过这一年的财政补贴调查,结果显示增加农民收入,给农民增加一定的补贴投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例如国家财政在粮食生产上投入100万,投资回报可能是400万或者更多,从社会的总体效益来看,国家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使农民增产增收,这个投入是值得的。调查的结果表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2006年对粮食生产投入的层次,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记者:这么看你平时也很关注国家的相关农业政策,所以你不止是农民专家,也可以称作是农业专家了。

李金泽:应该说现在的市场经济竞争核心就是掌握信息量和掌握现代技术,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讲,如果你不能天天掌握时事经济动态、时事政策和现代技术,你的企业就不可能有生存的基础条件。随着现在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有那么一部分人放掉了学习,他也就落后了。因为传统的意识、传统的观念、传统的管理正在加速贬值,而现代科学技术又需要你急速掌握,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使得一些聪明人因为放松了学习而变得无知了。

记者:你通过什么渠道最快的获取这些信息?

李金泽:通过国家下发的有关文件和上网查阅资料,另外就是深入实地调查,把这些资料综合利用。

记者:据你了解农民通过什么渠道来获取这些信息,比如农业政策、农机之类的信息?

李金泽:农民现在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需要通过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引导,现在我们的企业也做了一些事来引导农民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机技术。我们的宣传力度主要集中在我们企业的周边地区。

记者:据你了解现在农民学习科学技术,了解信息的速度比较慢,如果你们厂开发研制出来了新的农机产品,你通过什么方法让农民获取到这个信息,同时又是怎样帮助农民使用这些机器的?

李金泽:我们采取展示、推广、培训这么几项服务,我们附近的农民之所以在购买或使用农机上受益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有这么几项特色服务。在我们企业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发展战略定位,第一点是先进入市场,我们企业拥有自己的农机销售大市场,市场占地面积比较大,销售规模和哈尔滨江北的农机大市场近似,每年的销售额能达到几千万。

记者:你们的农机大市场市场场址在哪?

李金泽:就在勃利县境内,我们的生产车间附近,农机大市场的辐射面也遍及了周边许多地区。原来我们的企业只是生产农机具,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积极意识到企业一定要搞销售,我们的销售市场是一种载体,“生产企业搞销售”这是我们企业发展的第一个理念。

第二个理念就是“科研与生产”,在销售领域我们要成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农机产品集散地,在科研生产领域我们要成为黑龙江省生产农机具的龙头企业,这个目标我们已经基本达到了。

第三个理念是“服务”,可以说我们的农机大市场现在已经办得很好了,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服务在前,就服务而言,全国一些主要农机市场的服务和我们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这里面所说的服务主要包括维修、配件、培训,我们力争通过优质的服务让农民认可我们的产品。

第四个理念是“信息网络”,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和农机培训相结合,自办了一个农民培训学校,每10个农民就可以组成一个小组来接受我们企业的免费培训,农民要学习的所有农机知识我们都能让他们学到。

我们企业集市场销售、科研生产,全方位服务,以提供较好的商品信息为一体搭建了这样的一个平台,让各个农机厂家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销售自己的农机产品,让农民通过这个大平台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农机产品。举个例子来说,我要到市场去买二斤茄子,有的小贩恰好就剩下二斤茄子,即使这茄子再好我也不一定买,因为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另外的小贩那有一大堆茄子你就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这样你才会买,这就是因为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展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我们的目标是要搭建一个符合现代市场理念的、保持企业持久发展战略的一个平台,我们搭建的这个平台将来可能会得到黑龙江省信息产业厅、黑龙江省科委的大力支持,我们自己也在努力搭建这个平台,以便使其达到四位一体的层次。可以说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这样的一个网络来对农民进行培训,我们周边的农民已经尝到了培训的甜头,因此农民愿意到我们这买商品。为什么说我们市场在同行业中服务在先呢,因为我们为农民着想,农民买了我们的产品不能使用怎么办,出现问题怎么办,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农民的利益,而现在很多同类市场是为了销售而销售,很少考虑农民的利益。

记者:你们的企业现在有多少工人,企业具体是什么架构?

李金泽:我们企业的人数接近800人,在省内我们以生产企业为母体,以农机大市场为流通渠道,另外我们在辽宁开原还设立了一个分公司。

记者:你们企业的机构设置是什么样的,企业的800个工人是怎么分布的,例如你所讲的对农民进行培训,你们的培训部门是怎么设立的,又是怎样对农民培训的?除此之外你们企业还有什么部门,每个部门的具体职能是什么。另外你说你的服务在先,那么和其它农机企业相比你在这方面有什么特色?你的生产、服务、销售各个领域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在这些领域你们和其它农机企业又有哪些不同?

李金泽:首先从科研生产的角度讲,我们有独立的科研机构。

记者:是属于你们企业自有的科研所吗?

李金泽:是的,我们有独立的科研所,拥有独立的科研机构是我们和其它企业的不同之一。

记者:你们的科研所现在有多少人?

李金泽:现在有20多人,我们的科研机构和国内较知名的大专院校有较好的联系和沟通,我和省内、国内一些著名的农业或农机专家都有来往,双方通过我们企业的科研力量和社会力量寻求合作,这是在科研方面我们企业不同与其它企业的地方。

从管理角度来讲,现在一个企业的管理体系已经不是企业内部问题了,而是要利用社会中的时间和空间资源为企业服务,这是一个企业高度发展的象征。与社会上任何一个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都应当成为这个企业管理的目标,这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一个必备条件。因此我们要拥有自己的科研机构,并利用科研机构开发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产品。

记者:你们现在依托自己的科研机构和社会资源一年能开发多少专利?

李金泽:每年平均能产生10余个专利,因此我们的产品档次才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记者:你们企业现在总共拥有多少项专利?

李金泽:现在我们所拥有的专利能达到40多项。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说我们的产品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现在省内甚至扩展到全国范围内,没有任何一家的农机产品实现机电一体化,达到电子控制农机具的程度。但是我们研制的一种播种机,在耕作过程中如果机器出现故障不能进行播种的时候,这个播种机在200秒内就能报警警示,播种效果不均匀机器也会报警。另外我们现在正和哈工大合作开发一个“数字播种”的专利,所谓“数字播种”就是通过计算机对播种过程进行管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在有限的耕地内机器播了多少粒种子,在计算机里能清楚地显示出来。通过开发这样的专利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数字农业打下了基础,我个人认为这一项专利很可能对促进农业革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你能否再详细一下有关“数字播种”的情况?

李金泽:进一步讲就是你计划要播多少种子,计算机就能按照你的命令或指示达到你预期的播种计划,用科学的术语来讲就是播种了多少穴种子都能清楚地查出来,所有的情况都在计算机里进行记录。现在我们也正在研究信息网络控制系统,假设现在某个计算机上已存有播种记录了,通过信息发射把计算机里记录的资料发到总部去,总部的计算机中枢系统对相关信息进行控制,该计算机管辖的周边所有区域的播种情况都能一目了然,比如这一年共播种多少垄,播种用了多少原材料,通过计算机就统计出来了,这个肯定能实现。

记者:现在开发研制“数字播种”的企业全国仅你们一家吗?

李金泽:现在对播种进行“电子监控”仅我们一家企业的机器能够做到,电子监控控制就是对播种情况进行监控,当出现故障时进行报警,这项技术我们已经推广两、三年了,农民非常认可。“数字播种”的技术我们刚刚设计完并且已申报了专利,这项技术是可行的,但是我们还没有对此项技术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因为我们要考虑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效益问题。

还有一点跟别的同类企业不同,就是我们秉持的一个现代市场商品理念,因为像我们这样的由工厂办市场本身就意味着工厂已经完全打破了原来的生产方式,全面考虑企业发展,使企业的管理全面进入市场,同时以市场的理念促进企业发展,调整生产战略和布局。

记者:这是你们企业一个比较见效益、有特点的地方,这方面你是否能稍微展开介绍点情况,整个销售市场你是怎么建立的?

李金泽: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属于勃农公司自己的营销市场网络,我们的市场大约有三百六、七十家经销商,可以说在黑龙江省内,我到每个县都能找到因为销售农机而结识的朋友,建立了符合现代运营机制的营销网络,之所以要建造这个营销网络是因为现在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属于企业本身的销售系统。

记者:你建立的这个网络是不是需要很多的投入啊,你们的成本会不会太高?

李金泽:应该说这个网络的建立是多年和各经销商友好合作的一个结果,更是一种理念的结果,这种网络不是单传依靠投入建立起来的,是和经销商们一种理念的相通。有很多人想通过大投入建立属于自己的营销网络进而扩大自己的实力,这种思路是对的,但同时还要讲求方法,并不是花钱就能把渠道建立起来,有时你花了大量的钱却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营销网络可能没有建立起来,而你一文不花有时却能事半功倍。

记者:你是怎么建立属于自己的营销网络的?

李金泽:我们就是按照国际上流行的沃尔玛模式,它的发展理念是“联盟、双赢”。我是于79年担任总经理兼董事长职务的,那时我就强调如何打造自己的网络是企业发展取胜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发展最终要保证的。市场竞争真正的赢家往往不是竞争者本身,因为竞争只会使竞争双方“头破血流”,所以市场竞争的真正赢家是合作,能够善于和各个阶层、人群合作的企业,最终必然占领整个同类市场。我上任的第一年,牵头召开了一个农机企业交流会,包括原来国营农机公司的一些省内主要农机企业的负责人都参加了那次会议。在那次会议上我阐述了一个现代商品理念的思维,就是经济效应。具体内容是企业的每个人都必须以经济理念来从事自己的工作,企业的一切投入都是为了回报;我们企业现在和很多厂家合作,我们和合作厂家的关系是什么,我认为就是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应该这样说明:合作厂家买勃农的产品做生意,目的是为了挣钱,要是不挣钱就没有合作的必要了,你跟我做买卖你不挣钱你没必要跟我做。反过来合作厂家拿我的产品去销售但是不给我们钱,我也不会和他合作。原来我没有当企业负责人的时候,有不少合作厂家欠我们勃农公司的钱不还,我们企业碍于情面也不好意思去要。但是从我当经理这天开始,我把和合作厂家经济关系放在第一位,如果你想和我们合作,没有经济关系就没有必要合作,拿了我们的产品但是不给我钱的话,我们的买卖就断交,这是第一种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应是市场的立足之本。

第二种关系就是俗话说的“哥们感情”既社会关系,把自己的社会关系处理好了就能转化为生产力,而且是较大的生产力。有一年我领着300多个农机销售经理到镜泊湖去旅游,在山清水秀之间洽谈合作双赢大计,沟通感情,我认为这是有必要的。我的目的是和他们沟通感情,感情是互相信任的基础,没有感情光谈工作也不行,所以说第二种关系是感情基础。

第三种关系就是法律关系,和合作厂家之间如果头两种关系都没有了,那么第三步就需要诉诸法律了,通过法律解决双方的争端。建立这种网络的前提是双方要对合作认可,这时的合作才能产生回报。我举了很多例子,举了沃尔玛的例子,这也反映出真正能够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就是“合作”,波音和麦道两家公司的合作,减少了互相之间的竞争,独占了飞机行业市场,任何小厂家都控制不了。所以说社会的发展,合作是资本,我们和其它农机公司一起形成以勃农公司为中心的一个网络,我相信通过勃农公司不断地与合作厂家进行交流,合作层次的不断提高,理念的不断升华,必然能使双方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以我们的诚心、守信竭诚为用户服务,使勃农的品牌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提高双方的效益,也只有通过合作才可能获得更大的收益。另外一点,如果任何一个合作厂家遇到什么困难,在我们的内部可以互相协调,这就叫做以小博大,虽然我们企业能力比较小,但是我们善于利用社会的有限资源和企业的条件,来策划一种盈利方式。

接下来再说一下企业的理念,我们最重要的理念就是打造特有的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企业,作为一个企业或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如果不善于学习就要被历史所淘汰,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使一些原来工作成绩不错的人走向了无知,他们被推向了无知的边缘,他们原有的技术在不断地加大折旧,而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企业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新的营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记者:你所说的合作网络的外围,就是围绕你企业给你做市场的这部分人能有多少?

李金泽:我们有自己的供应网络,哈尔滨的各大钢材供应市场和我们都有良好的合作,另外鞍钢、本溪、四平,还有天津的一些钢材市场,也是我们的供应网络,另外省内还有很多生产企业是我们的部件供应商。

供应网络之外还有销售网络,我们的销售网络现在不断遍及到省内各地,黑龙江省各个市县都有我们勃农的销售部门,黑龙江省各个农机销售部都有我们生产的机器,这个我心里有底。没有一个县城没有勃农的机器,没有勃农机器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所以你要我说这种网络有多少人我一时也说不清,我觉得这个网络通过勃农的理念在不断地扩大,我们的经营方式不断得到用户和经销商的认可。

记者:你们的产品在省内的普及率怎么样?

李金泽:如果你到每个用户那去调查,调查一下使用勃农机器的反馈情况,用户会普遍认为非常好,你再问用户勃农机器的售后服务怎么样,他们也会说非常好。你如果顺着102国道往勃利走,沿途经过的地方你会看见很多农机,我敢保证在这个范围内每两台农机中就有一台是我们勃农的机器。

记者:那你们和江北的农机大市场也存在竞争吧?

李金泽:应该说竞争使价格不断降低,竞争使很多企业淘汰,竞争最高的限度,最激烈化的过程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没有竞争就没有社会进步。有些人怕竞争,有些人回避竞争,而如果想真正使企业得到发展,你就应该成为市场竞争的一个主体。通过企业间的不断竞争,最终结果是赢家通吃,赢家会用有限的财富吸收更多财富,最终结果使得在某一个地区、一定的地域面积,形成大市场、大流通这种格局,现在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企业,特别是生产农机具的小企业,将来要被淘汰。现在有形资源有很多种,人们会通过占有有形资源来获取效益,时下有种流行说法是谁占据矿山谁挣钱,谁占据森林谁挣钱,但是市场这个无形资产很多人不善于开发。当时我们想办这个农机大市场的想法,在我们董事会内部都没有获得一致通过,我们还需要花费精力给内部的一部分人做动员工作,实际上如果不建立农机大市场的话就会闲置很大一块市场资源,而各个厂家的小商小贩又只负责自己的那么一小块,极大地浪费闲置资源,而且这种小家小户的销售方式对用户又不负责任。所以我就是要整合以勃农公司为中心的100公里范围之内的农机市场,这个市场的价值是3个亿。原来在勃利县境内,自己再想法设法搞经销最多也就销售1000多万,因此我把这部分资源整合变成了自己的可利用资源。

记者:你所说的3个亿是指一年的销售额吗?

李金泽:我是说经过我的调查,以勃农公司为中心的100公里范围之内的农机购买量、销售量是3个亿,我自己要拿到1个亿以上,现在看这个目标我们明年就可以实现,这也是我的一个工作重心。这个市场建设的最终结果是占据这块市场资源,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同时我们还要考虑用户,如果一个买卖人不考虑售卖的对象、收益对象,那你这个买卖就做不起来,售卖对象要认可你了,你才能发展起来,怎么样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就是通过良好的服务。举个例子来说很普通的一瓶矿泉水,生产价值是五角钱左右,到了一般的商店这瓶矿泉水会卖到一元钱,到哈尔滨新加坡酒店可能会卖到五元钱,到北京长城可能会卖到二十元钱,但是它本来的价值就是五角钱,其他的增值都体现在服务上。现在很多企业、很多单位已经意识到服务是增加价值评定的关键所在,哪个企业服务的好,哪个企业就能发展,所以我们大市场建立的第一个理念就是做好服务,要考虑给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有些人在做买卖的时候跟人家讲几句好听话,绘声绘色地介绍自己的产品,有些不会服务的服务态度很不好,那他的产品就没人买,这就是做好服务的关键所在。

第二个要保证农民购买后如何使用的问题,解决维修问题,解除他购买农机具之后所带来的一切后顾之忧,那么他必然会买你的产品。所以我们的市场的销量非常好,最好时不到一天就能卖133台农机。刚才我跟你说我们的投入还是零成本,因为很多厂家有自己的服务人员,但是他们不具备良好的服务方式和途径,而通过我的市场给他们创造了一个最佳的服务途径,通过我们市场网络服务的策划会降低他们的成本,假如他们一台车的服务费用是100元钱的话,我能把成本降到50元钱,就这么简单。

记者:你的投入就是指一年10多万元的会议的投入?

李金泽:还有市场建设这一块,现在的经营第一个理念是赢家通吃,第二个理念是快鱼吃慢鱼,实际上现在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谁要把变化这两个字看明白了,始终在别人之前变化你才可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是“适应现代市场运行机制”,适应就是跟着别人后面跑,适应是永远发展不起来的,适应只能保命,真正的发展是创新,在市场经营理念上你比很多人只要快那么一点点,你可能就是赢家,所以说你一定要掌握比较快的变化,你才能发展起来。

记者:听你说了这么多有关现代企业理念的问题之后请你简单介绍一下你的个人经历。

李金泽:我是在农村出生的,高中的时候受家庭的影响,也没有什么大理想,小时候就想当电工,所以30年前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们整个村子没有会装收音机的,但那时我就已经会装收音机了,即便是现在的电视机、收音机基本上我也都会装,都明白原理。毕业之后我在大队当了几天电工,还当过民兵连长和团支书,当过生产队的副队长,基本上农村的活都干过。除此之外我还干过林业的活,烧过炭,伐过木头,那时候我认为我的思维成熟得比较早。我以前在生产队干活的时候,我的生产队都能得到比别人多三倍的工钱,虽然我年轻,但在当时我有那么一股干劲。就拿烧炭的工作来说,在农村干农活一天的工分能挣七角钱,而我烧一天炭能挣10元钱,这是多少倍呀。后来公社选拔后备力量,给我选到公社贡献教育工作队,主要负责村里的选拔干部、调查等工作,后来工农兵选送上大学,我被选送到佳木斯工学院,学农机设计制造专业,毕业之后要给我留在机关我没去,就分配到了工厂,在工厂边学习边实践,搞了不少技术改造,应该说我画过的图纸,摞起来比我个人还高,在87年就获得过全国五小发明一等奖。

记者:你那时候发明的是什么东西?

李金泽:烟叶抽梗机,就是把烟叶放在机器里,把梗抽出来,叶片留下,过去都是用手工撸掉烟叶的。原来这种机器是德国进口的大机器,进口花了4万多美元,我把他的心脏部件拆下来,其他的都去掉,并进行了改造,总共就花了700元钱,但改造后的新机器就能完成德国进口大机器80%的功能,当时烟叶抽梗机的销量很好,企业也因此挣了点钱,后来认为自己的学历低,又到学校进修,进修的本科。

记者:你是在哪所学校进修的?

李金泽:还是回到母校-佳木斯工学院。

记者:你进修时学的是什么专业?

李金泽:回去进修学的是机电专业,原来学的是农机设计与制造,94年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感到当时的思维在当时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获得更大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很想多学点知识,所以又到省委党校本科班学习,学的企业管理专业。

别的企业家到那去进修可能是为了得到文凭,而我是实实在在地学。毕业时我就是高中学历,进单位比较早,因为当时我自己有科研成果,有了独立的科研成果进单位就好进,我得的是国家的和省里的科技进步奖,星火计划一等奖,所以进单位进得比较早,为了适应现在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就选择了学习企业管理。

平时我有个特点,喜欢看书,比如新闻联播,在家能赶上收看的时间我没有不看的。在大学学习的时候自学了两门课程,一个是电力工程学,一个是土木工程建筑,所以说电工、电学这一块我应该说不是门外汉,如果有盖大楼的让我去工作,设计大楼可能不行,但是让我去负责施工,设计图纸等等这都没有问题。我的学历虽然不高但是干一行爱一行,因为大家都认同这么一个观点,在五六十年代建国初期,要求一个红心两双手,跟着共产党走;到了七八十年代,不懂技术不行,白帽子不行,所以有一批当技术的工人进入领导工作岗位;到九十年代的时候,不懂经济管理不行;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用个新词叫“策划”,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没有综合的学科知识那是不行的,必须跨行业的学习知识,能够调动社会资源的积极性,企业是一种策划,而不是一种管理的本身,企业的发展完全是你策划的目标,所以当时这一部分学习都是跟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一路下来的。

记者:然后你就到现在的这个单位了?

李金泽:实际上我毕业后基本就在这个单位工作了,我入党比较早,20岁就加入了共产党,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就想在农机领域干一番事业。我认为现在我们这个企业已经为中国农机化作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农机化的推广在黑龙江省内特别是播种机的推广完全是由我们企业推广起来的。因为我当过生产队副队长,农民想什么做什么我都比较清楚,所以说其它企业在没有研制农机具的时候,我们先研制出来,而且比其他企业早生产了几年。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在勃利县春天种地从4月26日开始到5月26日结束,一个月的时间把地种完。当时我是生产队副队长,开三级干部会议,哪个地方慢了就要受到批评。现在我们勃利县的农民就是看天、看地、看气候,一看各种条件达到了播种的要求就开始播种,一个品种三、五天就全部播完了,整个勃利县播地用的全是我们的机械,七天全部结束,并且保质保量,存活率非常高。天气冷了我不播,看雨水,看天气预报,所以说这几年我们周边的农民都收益。这几年我们县里每次开会我都介绍介绍,农民自办的培训班呀我也会去给他们讲课,让农民都了解怎么利用机械化,怎么样发挥农机的最大潜力,怎么样实现粮食增产增收。我上学之前在良种站还呆过六个月,在这之后被选送的上的大学,在良种站呆的这六个月我也学了很多播种的实践知识,对于培养杂交种子,我也有一定的了解,基本上都行。所以说对农机与农业的结合,我认为做的还不错。

记者:你现在作为一个管理者,像工厂办市场,将管理融入到市场里,建营销网络等等这些思路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李金泽:这种思路我形成得时间比较早,通过原来一个松下幸之助的大册子了解了一些基本知识,还通过一些管理方面的书,我真正地学管理是从92年开始的,因为92年改革开放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国家出台了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这么一个方针,我们从98年进行改制,黑龙江农业机构我们是改制最早的一个机关。我认为政企分开的意义就是国家“不管”企业了,当然这种“不管”不是全部置之不理,是管理的方式变了。国家92年就规定了政企分开,自负盈亏,亏了你自己管,国家早就说明白了。我们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快速作出反映,快速跟上市场信息,加强学习,把中央说的和地方做的相结合。比如说中央一号文件刚一出台,咱们地方还没有颁布时我就下载了,认真研究中央一号文件的指示精神,所以2013年政府采购这块我盯的比较紧,正在研究。

企业的发展必须通过认识,认识在先,改造在后,你的认识必须在改造之前。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讲,不要对任何事情都不满,实际上每个人回首往事时都感觉苦多甜少,社会上如果出现不满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改造,你越不满,你越要被历史所淘汰,社会本身是在进步、发展的。所以我对社会的任何现象,对社会的不满基本没有,我对社会一向都感到非常满意,假设有人打我,我都不会感到不满,应该这么想如何让自己不挨打才是真本事。

记者:你那个农机大市场跟江北大市场比起来现在哪个运作效果更好一些?

李金泽:应该说江北大市场的基础大,特别起点上,一投入就是几千万,而我的起点投入是百万投入,前期的投入不太多,在投入上和江北的比基本上是两个档次。但从发展速度来讲我认为还是我们的农机大市场快,因为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借鉴他们的发展经验,悄悄地学习他们成败得失的经验,因此我能比他们发展快。如果说我始终向你们学习,你有点优点我就学到了,但你从来不向我学习,你和我相比就会落后了,所以我能发展得比你快。

记者:你们企业现在一年的销售收入是多少,最近几年整个的销售收入情况怎么样?

李金泽:2012年的销售额就能达到1个亿了,2012年销售产生的收入是5023万,生产产生的收入是5000多万,加起来接近1个亿,前年的销售总额是8000万,前几年生产带来的收入大约是五、六千万,近年来我们的发展速度比较快,是一点点发展起来的。整个收入的趋势是在逐年递增,我们跟江北那个大市场的不同点是因为我们企业有生产任务,而江北大市场它就是一个销售企业,没有生产厂家。

记者:你们的农机大市场除了销售自己生产的农机具以外,还销售其他厂家生产的农用车之类的产品吧?

李金泽:现在我们的农机大市场是各个农机生产厂家必须占领的一块阵地,因为大市场的辐射面很宽,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不占据勃农的市场,他将失去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这块阵地。

记者:你刚才所说的这一个亿是指你生产产品的销售收入吗,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收入?

李金泽:我是说生产带来的收入达到5000多万,销售带来的收入5000多万,两个环节加到一起是一个亿。而且2013年我的发展速度更快了,这几年发展速度都比较快。

记者:你认为你们企业生产和销售这两个方面,哪方面发展更快?

李金泽:我认为农机大市场,就是销售这方面的发展速度更快,如果这两年我的策划要是进展较好的话,生产这方面我认为也将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过程,我之所以这么认为我是有我的理由的:第一,我们的企业已经被列入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计划里了,全国农机行业列入到改造计划里的仅我们一家,所以说国家能增加对我们的投入,投入增多,资本增加,产品档次就提升了,我估计这个投入量一定不会小,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2013年我的信息化做的不错,在信息化这方面,哈飞是什么样的,我能基本做到跟他们一模一样。

记者:在信息化这方面你怎么做到跟哈飞一样的,你学过哈飞相关信息化的知识吗?

李金泽:哈飞的信息化知识我们没学,时下社会上信息化系统有这么几个,一个是西门子管理系统,即GRP的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上,有CAD、CEPP和PDM管理系统。

第一个从设计上说,比如哈飞新研制了一种机型的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先在计算机里搞试验,而我们农机具的产品样本设计出来时,第一轮试验也是在计算机里做,看看试验效果怎么样,用计算机得出结论后再推广出去,这点上和哈飞是一样的。现在我们企业的工程技术员已经不用铅笔画设计图了,早已经甩掉图板了,而是运用现代信息的设计过程。

从试验角度来讲,我们企业里有很多试验的集团军。设计完毕后进入工艺管理系统,设计完毕之后用计算机传给我们内部局域网做工艺,有关工艺生产的数据在计算机里派生,所有的仪表就生产出来了,不需用技术员搞设计。因为仪表生产完后,设计员可以根据仪表一项一项地搞设计,而这个时间就已经非常短了,农机具的设计完毕之后由工艺部门马上传给生产制造系统,生产制造系统按照工艺制造生产出相应机器,我们的整个过程能达到无纸化程度。过去我们设计产品都是用图纸设计,一摞一摞的图纸能堆成一大堆,那时一年的图纸费就得话费一万块钱,而现在我们就节省了这笔开支。

加工方面也是这样,原来我们是按照控制加工,根本就没有PDM管理系统,现在运用这种系统,先由工艺科编写程序,编写完毕后通过计算机传到生产车间,车间就按照图纸加工零、配件了,在加工方面哈飞也是采用这个程序。

从资源管理系统上讲,购买钢材和销售农机产品都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过去我担任企业负责人之前,我们生产一万台精播机的标件,成本是104万;我上台之后,还是生产原来的那些精播机标件,成本已经降到了38万,因为现在已经完全采用了一整套的科学采购方式、管理渠道,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渠道是不可能降低生产成本的,要通过计算机的管理使原材料采购更透明。用一句话概括:把过去的暗箱操作拿到桌面上,这样还不行,还要变成阳光工程,进一步完善管理的体制。

再说销售系统,过去我要调查农机的销量情况,等统计员报个数目也得等上好几天,现在我计算机内的数据随时每天都在变化,对每天的产品销量都进行统计,这边企业卖了一台机器,计算机里相应的就开始进行记录,如果我想看哈尔滨地区的产品销量是多少,只需把哈尔滨地区的资料和数据调出来,哈尔滨地区的农机销量就一目了然了。我随时就可以用计算机把统计结果打印出来。采购系统更是如此,很多采购的原材料过去都很难得到统计结果,现在通过计算机就全部整理出来了。真正的科学管理量化,不能把管理量化不叫科学管理,稀里糊涂、什么都没弄清楚这不能称作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最终的结果就是两个字-“变化”,企业的“变化”顺畅了,企业的管理才成为科学管理,科学管理能把无知变成有知。

记者:现在像你这种同类型的企业在国内或省内是什么情况?

李金泽:同类企业中各方面比我强的特别多。

记者:能不能举几个例子?

李金泽:国内来讲生产大型农机比较不错的单位由北汽福田、迪尔、时风等。

记者:这都是生产大农机的,那你这个企业现在的定位是什么,是大农机还是小农机?

李金泽:我们企业现在主要是扩展思路,寻求更大的发展,我们企业小农机也有、大农机也有,适应什么我就生产什么,农机不是大、小的概念,而是一种发展的条件。

记者:这就是说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你都能生产出来。

李金泽:像时风这个企业它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有一个很好的机遇。前年我把我们领导班子全部带到珠江三角洲,到中国的几个经济发展大省进行调查,回到单位后跟县领导作了详细的汇报,现在都说沿海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只是因为有一些报纸、报刊对此进行了统计,我认为这种统计结果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概况,不是经验,社会实践才是经验。有时到企业实地考察去,真东西学不来,不知道改革开放发展到什么程度,我认为一个省或者一个市的发展,竞争主体是政府,是政府和政府之间的竞争,当地政府官员的竞争意识和竞争概念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举个例子来讲,同样生产一种产品,我在甲省生产需要支付一元钱成本,而在乙省的生产成本是八角钱,还有谁能到甲省去投资呢。投资企业主要看当地的政策环境,就是说看政府如何打造一个低成本的环境。所谓低成本就是指社会上没有滥收费的环境,这样成本才能降低。别的企业发展起来的原因,我总结了一下还是两个字-“不管”,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画了个圈,这就代表“不管”了,这是让深圳和国外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更深层次的接触。同样来讲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也可以画个圈,这样当地的企业能和外部多接触、多学习。当然政府该管理的还是要管,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它发展。

我个人认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地方政府在互相竞争,地方政府要是不增加竞争意识,地方经济不可能发展下去,现在咱们黑龙江省政府实行招商引资等方方面面的政策。前段时间振兴老工业基地改造会议在大连召开,有一位外地老板表达了自己对招商引资的想法,他不希望政府给什么实际政策,他要看到当地政府已有的招商政策,以及他们投资的发展机遇和条件,要是具备了他们认同的环境和政策他们必然要来,人家也要挣钱呢,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

记者:你们企业现在的整个规划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发展前景?

李金泽:发展前景就是我刚才介绍的四位一体的发展前景,联盟、双赢,创造这么一个机遇和条件。有这么一句话:智者,善抓机遇,把所有机遇都抓到了,但是光抓住机遇不行,胜者,创造机遇,像李嘉诚似的,每块地皮都不是他创造出来的,他自己创造出来的是商机。所以我们要按照掌握社会的形势,不断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的企业就要在我们的大平台上,在市场经济的轴线上,和社会的坐标上,把诸要素联系起来,找到适合勃农公司本身发展理念的社会主义经济点。这个思路分为三个含义,包括市场战略问题、新产品开发战略问题、服务问题和信息网络问题,同时在企业内部搞好企业文化,达到打造学习型企业的条件,总体来讲就是这么一个思路,要是展开来谈那一步步的就比较多了。

干什么东西不怕没水平,就怕没思想,水平是逐渐发展锻炼出来的,但是企业要是连个发展目标都没有,还谈什么发展呢。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里就既有长远的战略问题,又有当前的战术问题,战略和战术相结合是一个企业的根本。

记者:你的农机市场在黑龙江省内的覆盖率怎么样?

李金泽:在黑龙江省的覆盖率是100%。

记者:那么省外的覆盖情况呢?

李金泽:省外的范围就是在102国道的两侧100公里这一带,省内的50公里我全部辐射了。我之所以要在开原建厂,就是在我参加老工业基地改造会的时候,在国家的内部消息中发现,中国政府要在山海关至哈尔滨一带,说准确点就是从沈阳到哈尔滨的双城,在这一带国家发改委确定要重点建立玉米产粮带,这个玉米产粮带是国家要加大投入的,生产出来的玉米不是用来食用,而是用玉米生产乙醇,把乙醇加到汽油里使用,节省能源。因为石油资源也有枯竭的时候,不能再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种植玉米让玉米吸收太阳的能量,再把太阳能转化为淀粉,淀粉转化为酒精(乙醇),再把乙醇加入到汽油里供汽车使用;而玉米生产完后还可以再次进行种植,这样就把能源变为一种循环经济,是不可生能源的补充部分,也是国家的一个战略重点,如果把这盘棋做好,很可能是个经济亮点,最起码是地方经济持续增长开发的一个部分。所以我抢先在辽宁建分厂,如果把我的产品销往辽宁,首先要把辽宁本溪的钢材拉到黑龙江,沿途800公里,制造出成机后我再拉回辽宁去销售,这中间的往返需要200万的运费。但是我在当地开了分厂,我在当地买材料,在当地生产出产品后再卖出去就节省成本了,当然在开原建厂还有其它的因素,但是要先掌握这个条件,就是变化的思路不但要跟得上,更要自己想办法适应和创造机遇。

记者:那个分厂现在怎么样,大概有多少人?

李金泽:2012年10月份在开原建的分厂,当时去了6个管理人员,现在已经在当地招聘了50个人,从2012年10月份到2013年3月份进行了一下财务审计,结果基本上持平。因为企业处于发展阶段时财务显示应该是亏损状态,但是我们现在的成效还不错,预计发展潜力比较大,因为采用的也是全新的现代科学管理体系。

记者:你们企业现在有多少人负责给农民培训的工作?

李金泽:直接参与培训的人并不多,我建立了一个培训学校,学校设置就两个人,一个校长、一个老师,所有的学习资料都是厂家供应。就拿时风的农用车来说,我通知时风,农民要学习有关时风农用车的知识,他们马上派专人来进行指导,并把材料一同带来,所以搞培训不需要太多成本,因为农机生产企业都想借助这个平台进行展示。我还认识一些农业专家,他想把他的科研成果传播出去,也需要借助我的平台。每年年底我都要去北京的一些农业专家那,平时过年过节也都去看看他们,因为他们手里有很多知识,知识多了就是科研成果、商品,商品多了就要对外出售,不出售积压在手里就浪费了这些成果。如果你和他们熟识了,让他们感到通过你的产品能把他的成果向社会推广,他就能无条件的把成果给你。当然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去说服他,那我们花多少钱他都不会给我们的,因为把成果给了我们就相当于把科研成果给了小商小贩,降低了科研成果的档次。那不就是把成果糟蹋了吗。你得让他感到你有能力来给他的产品成果做好推广,能够使他的成果的价值、品味,通过你的产品不断升华。如果他的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是一元钱,通过你的推广能让它提升到两元钱的话,有谁不把成果给你呀。这时我们双方就成为了合作对象,达到联盟双赢的局面。有些企业需要他的成果,花了很多钱不一定能买到好东西。

记者:你现在一年能培训多少农民?

李金泽:我们计划2006年培训农民达到10000人次以上。

记者:你现在培训的学校在哪里?

李金泽:学校就设在农机销售大市场里。

记者:如果培训学校仅设在大市场里那么周边地区的农民去接受培训就不太方便,这点你是怎么考虑的?

李金泽:随着网络和信息的不断发展,很可能下一步我会就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扩展,比如采用像远程教学、商务连锁经营的教学方式,商务连锁经营就缩短了厂商和用户的距离,就拿我们在辽宁建厂来说,从理论上讲争取和用户零距离接触,从信息化的角度来讲,我们主要采用鼠标加车轮子的销售方式,比如现在农民要买农用机器,你既可以到大市场直接购买,还可以到网上查一查相关的农机资料,真正要购买的时候不仅在市场上可以交易,在网上也可以进行交易,阐述明白要买什么条件的农机,用鼠标买卖就可以成交,然后我们送货上门。农民自己买一台精播机可能要费很大的劲,需要交纳路费、运输费等等,但是采用网上交易,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农机。这个是一个发展方向,现在是可以实现的,就看发展的机会、条件和能力了。

另外一个企业的发展还要看社会条件的发育情况,也就是说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好不好,也就是说有时会发生“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状况。

记者:你是不是也经常能碰见这种情况?

李金泽:要是有的话就化解,一步步来。

记者:你是怎么化解的,有什么办法?

李金泽:主要还是通过沟通。

记者:我通过网站了解到你们企业现在主要销售的是配套农机具产品,而你们销售的一些农用机车类似于农用三、四轮之类的农机都是由时风、北汽福田这样的大厂家生产的,那你们是否想过生产包括农用机车及配套农机具的一整套系列产品呢?

李金泽: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社会上有一个主流,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专业化,时风集团已经形成了专业生产农用机车的这个条件,谁要再跟他们争也不一定能占领有利位置。所以我们现在的主要目标是把农机具做好,让别的同类企业没有竞争条件,这样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们的企业不可能做到小也全、大也全,那是不可能的。前段时间有一个852厂家设计的玉米割晒机,在我们市场展示,我跟他说你到我们市场销售,我们之间寻求合作,没必要你生产一个,我生产一个,我作为你们在辽宁的总代销,我也受益,你也受益。但是如果你不想和我们合作,那我们也可以生产同类型的机器,而且生产和销售的效果也能和你们差不多,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们答应了和我方的合作,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道理:现在的市场规律是赢家通吃,赢家就能控制市场。

记者:你们的农机大市场和哈尔滨江北的农机大市场是属于竞争关系还是其他的关系?

李金泽:实际上我们两家市场的关系不错,这个市场的老板叫沈美环,就是原来从我们企业走的。

记者:那你们是怎么划分农机销售市场的?

李金泽:有一次全省召开农机推广会议,有很多企业参加,王继东在会上讲竞争,与会人员觉得他讲得有道理。但是我在会议上发表的观点是“竞合”,“竞合”是事物发展的主体,黑龙江省的任何一个农机厂家,都应该是我的朋友,不应该是竞争对手,如果通过竞争我使你的工厂倒闭了,担我也没捞到什么好处。两个竞争者打的头破血流,让别人看笑话,这样也没有必要。所以我认为最好的竞争方式就是合作,我想要做到和黑龙江省所有的农机企业互相学习,互补,以此来发展黑龙江省特色农机事业,黑龙江省的农机事业未来的发展应该靠我们去合作。

记者:有些企业生产的产品与你们的是趋同的你怎么去合作?

李金泽:我认为趋同的就更应该合作了,如果说产品趋同的企业不能合作,那么竞合的前提就不存在了。我就举个例子,我们企业也生产精播机,海伦的企业也生产精播机,大家都一样,这是竞争。但是你想这个市场就这两家生产精播机吗,就没有别人了吗,那为什么要我们之间竞争呢?你像河北有些较大的农机企业也来省内参与竞争,在全省仿造我们产品的50多个企业都生产精播机,我和他们能竞争过来吗,所以我放弃经营条件,和生产厂家进行竞合,竞合是一个非常好的条件,可以把自己的产品做强、做好,做到同类企业之间优势互补,相互宣传,现在勃利县的农机企业仿造我们勃农产品的有好几家,同样卖一台农机具,我们勃农生产的产品你们卖2500能卖出去,其它厂家的同类产品卖2000元可能会卖出去,也可能会卖不出去。但是如果勃农不存在了,市场上没有勃农的机器,那这个企业可能和别的企业之间又成为竞争对手了,但是有勃农公司的存在就给别的企业很大的一个生存发展的空间,勃农公司不存在的话他们的空间没了,所以你们没必要和勃农竞争,你们应该感谢勃农公司。关键就看你怎么去看待这个社会条件,怎么去认识这个竞争条件。

如果从被动的一面去看,竞争确实很残酷,但是换个角度思考,竞争的最终结果是产品、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理念,产得过得硬,企业发展好。报纸上常说把企业“做强、做大”,也有的说法是“做大、做强”,特别是“做大、做强”这种说法我认为有不恰当的地方,你的产品不强你怎么大呀,你产品强你才能做大。另外“强大”从哪来呢,我给我的企业总结了一点,就是“实”,什么事情都要脚踏实地的做好,第二个是“好”,做得实,做得好,人家才认可。第三项是做“新”,在市场上做出和跟别人不一样的产品,然后你才能做强、做大。

记者:按照你的理念现在你跟哪些企业已经建立起合作关系,黑龙江省生产农机具的小厂家也不少,你具体和哪些厂家建立联系了?

李金泽:大厂家来说我们和研究院有合作。

记者:哪个研究院?

李金泽:就是中国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除此之外我们和哈四所还有一些农业专家也有合作,这是从研究部门来讲。从生产厂家来讲,我们企业同周围的一些农机生产厂家有合作,他们主要给我们生产农机配件。

记者:有几个厂家位你们生产配件?

李金泽:能有接近20个厂家。和这些厂家的合作我们做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宣传。我拿现场在座的五个人举个例子,我经常这样教育我的部下,比如说因为竞争我把你们四个人都伤了,伤得也不太重,但是当对外谈论我这个人时,你们四个人肯定都不说我好;相反,我分别和你们4个人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我本人吃点小亏,和每个人的合作我都吃点小亏,假设现在要投票评选劳模,你们四个要是都评不上的话,那每个人肯定会先投我一票,这样循环下去,那我就是个赢家,这就是怎么来看待竞争的问题。另外我把竞争比作两个棋种,一个是把竞争比作下象棋,象棋的棋局在即将结束的时候,下棋双方的棋子都所剩无几了,如果单从从棋子的数量来说下象棋的双方都是输家。还有一种比喻就是把竞争比作围棋,下围棋不像下象棋那样棋子越下越少,而是越下越多,当有一方输棋时,下棋双方的棋子都不会太少,围棋就是一种布局,看布局布的好与坏,如果要把整个社会说成是一盘大棋的话,你是选择下象棋还是下围棋,就我个人来说我选择下围棋。两家在竞争,在思维,在竞争的同时,我的领域和空间越来越大,绝对不要下象棋,要下围棋。

下象棋是把双方的棋子都下没了,下围棋是棋子越来越多,所以竞争的策略也不一样,前段时间看了一个资料,上面介绍说奔驰汽车的生产厂家以富贵、名望来打造这个品牌,如果一个人驾驶的是奔驰车,那他给人的感觉是这个人很有钱,可以说奔驰车是个富贵的象征。再说宝马的生长厂商,它就避开了富贵这个竞争条件,同时它不诋毁奔驰车,说奔驰价高、不适用等等,宝马的厂商也推崇说奔驰车好。但是宝马车自己却突出一个具备良好加速性能的特点,给人感到宝马车跟奔驰车差不多在一个档次,并且性价比也比较好,这样宝马车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并最终得以在汽车市场上占据一角。而且奔驰厂商看到宝马车没有跟它们竞争,它也间接帮着宝马车宣传,两家避重就轻,同时两个厂家又都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刚才你说同类厂家存在竞争,两家之间要是只竞争的话就没意思了,两家要互相吹捧,他们所生产的东西就会卖的更好。

记者:但是有的人会这么看,这个市场的蛋糕有限,这个市场的份额有限,所以企业之间肯定会为了争夺份额而不断竞争。

李金泽:产品在不断的形成,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过去生产的黑白电视现在没有人看了,这说明社会在不断发展,产品的饱和往往不是数量上的饱和,而是科技落后遭到淘汰,你说现在市场上的黑白电视饱和了吗,为什么没人买,是因为技术落后了。

咱们再继续说刚才那个车的例子,这回说奥迪车,刚才说的两种车型,一个是老板坐,一个是有钱人坐,政要、官员也需要坐车,于是厂家就以此设计了奥迪这款车型,奥迪和它们相比不讲档次,讲的是经济实惠。不少奥迪的乘坐者觉得奥迪这款车档次还比较高,价格又不贵,所以大多数政要、官员都坐奥迪车,坐奥迪车的感觉和坐奔驰、宝马的感觉也差不多。所以说奥迪依靠自己的经济实惠得到政要、官员的认可,所以奥迪公司也发展起来了。那么现在又有一种新的理念,就是安全,相适应的车型就是沃尔沃,现在有不少人都买沃尔沃,因为人的生命是最贵重的,你再能代表富贵,加速性能再好,再经济实惠,命要是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现在像沃尔沃这种以安全为第一位的车型得到了很好的推广,要避开竞争矛头创造自己的品牌形象这是最主要的。所以说很多产品在竞争中遭到淘汰不是市场已经饱和了而是你的技术落后了,关键看你怎么认识竞争。所以我和各个厂家的竞争都不是你打我,我打你的这种形式,而是专心的发展各自的产品。我说的这个理念一是“学”,二是“想”,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有的人问我你的精播机有什么科技含量,我说就精播机本身来讲它没什么含量,我觉得我们企业的宗旨是通过把精播机把企业本身推荐给用户。

我再就农机展会说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就像大家都做馒头一样,为什么有的人做的好吃,有的做的就不好吃,我们要用尽方法让自己的馒头做得比别人的馒头好吃。所以咱们办农机展会就应该像做馒头一样,关键看如何做得比别人好吃。过去有馒头没有花卷,大家想了办法放点油拧个花放在锅里蒸,蒸出的东西比馒头好吃,而且还没人卖过,这时候花卷就比馒头卖的好了。有了花卷之后有的人又认为面包新鲜,面包又开始畅销了,现在又开始卖夹馅面包,汉堡什么的,关键就是靠新颖。

记者:有人认为小农机市场是一个没落的没有前途的市场,而且黑龙江农业基本达到大机械化的程度了,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李金泽:92年我厂接到一个通知,全国第一批向用户推荐的精度播种、深度施肥的机械展会在广州召开。组委会也邀请我们参加,我们也交了钱报了名,但是当时我们的企业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挺困难的,工人不到20人、固定资产才几十万。到广州之后有个专家就说小农机是个畸形的发展,所以小型农机具不能在展会上展示。我赴会之前也有人对我说,你去也可能要取消你的参展资格,你去不去都行,但是我还是去参展了。有一天专家聚在一起召开会议,得到消息候我也去了,我坚决的跟会议举办方协商要求做个人发言,因为我投入了也花钱报名了,我的目的是参加展会,是向用户介绍产品,我必须把这个事情讲明白。当时一个演讲者的时间大约是12分钟,我向他们要20分钟的时间,因为你淘汰了我的产品,已经造成了错误的舆论导向,我要有充足的时间去说服专家和用户。我在会上说中国的改革开放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农民的农业耕种都是以小家小户为主、离散的耕种方式,那么唯一倚重的农业机器就是小四轮,大机器他们用不上,专家们都说大机器好,但是老百姓不用,而且当时大机器的销路非常糟糕,不少地方把大型的农机都改为推土机了,80%的农民耕种时用的都是小四轮,但是农民在买机器的时候没有配套的农机具。小四轮“有机无具”的现象在中国应该算是一个畸形的发展,小四轮的发展不是畸形,小四轮“有机无具”是畸形。我调查过,中国动力销售饱有量的主体全部都是小机械,咱们坐在这里不研究小四轮的农机具,让农民买大的回去种地会给农民造成很大的浪费。小四轮是不是畸形咱们先不讨论,但是小四轮没有农机具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不研究小四轮农机具才是最大的畸形!马克思不是有句话吗,一切现存的都合理,那么小四轮的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这是一种必然的逻辑,况且小四轮对于农民来说非常实用,小四轮的科技含量低,成本低,老百姓的资本积累只能买得起小四轮,你让他买大型拖拉机他们买不起,你必须先有个耕作播种作为引导,最后才能引进发展大型的农机。所以说小四轮是改革承包阶段必不可少的一个劳动工具,当时在会上我还说了很多。小四轮本身来讲它的动力不足,这种说法对不对,那是对的,专家也认同这种说法,但是它毕竟是中国现阶段现实存在的东西,如何把现实的事情做好是中国发展的关键问题。现在你的现实都没解决好好,怎么发展大机具,同时小机械的资源也浪费了。各个小机械的生产厂家生产的东西非常多,卖得又非常快,你却说它不行这是不合适的,小机具的变迁是要有社会进步和时间性的,需要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农村户城镇化的阶段,农村的人口向城市不断地流动,土地的不断流转和连带种植,这时候大的农机化才能不断实现,这需要有政府的导向。现在小四轮的农机配套问题应该是当前急待解决的,当时我说完了这个情况后用户也对我的说法进行了评论,大家也认可了我的观点。恰好当时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有一个空缺,要求找基层里了解农业实际情况,对基层调查比较清楚的人去任职,于是当时我就又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任职了。

记者:主要还是你对农机及农业现状的了解,从你的角度讲你认为现在政府对农业发展应该予以哪些支持,或者说你希望政府怎么做来支持农机业的发展?

李金泽:随着“三农”政策的实施及农业在国家中的主导地位,我认为首先是需要政府政策的导向性,因为我国农业今后大的发展方向还是要走集约化、大型化农业,发展这种集约化、大型化农业更需要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意识的不断提高,如人均GDP的增长等等,总之我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机业的发展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记者:那咱们今天就先访问到这,跟你这一番采访也非常增长我们的见识,有时间还要去你们企业看看,取取经。

李金泽:那我们是热烈欢迎啊,欢迎你们到我们那里去做客,也感谢新华网能给我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和大家一起交流经验。

新注册企业
成都中立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9-04-21

注册资本:3,500(万人民币)

成都安瑞达商贸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0-12-14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西南交通大学劳动服务公司

注册时间:1994-04-29

注册资本:80(万人民币)

成都爱梦比茜服饰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9-06-18

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

成都世纪光合作用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3-04-24

注册资本:1,119.0126(万人民币)

四川嘉合道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3-07

注册资本:58,000(万人民币)

成都红风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6-07-27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戴尔(成都)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3-23

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

成都红珍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2-08-08

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

成都路耀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3-30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浏览最多
中电国采诚泰实业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5-11-13

注册资本:56,120(万人民币)

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城北营业部

注册时间:2002-01-18

注册资本:--

成都英黎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2-01-28

注册资本:3,100(万人民币)

华田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5-27

注册资本:600(万美元)

成都市医路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4-28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四川省银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0-07-07

注册资本:2,300(万人民币)

成都成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1994-06-11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足博仕鞋业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8-07-26

注册资本:10,000万元人民币

四川大微人居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6-12-29

注册资本:20(万人民币)

成都写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5-30

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