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一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 金融壹账通成功赴美IPO,“雏鹰”单飞启航-企一网

金融壹账通成功赴美IPO,“雏鹰”单飞启航-企一网

2020-01-03 12:51:20 标签:金融壹账通成功赴美IPO,“雏鹰”单飞启航


1213日,平安集团旗下面向金融机构的商业科技云服务平台——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融壹账通)以美国存托凭证(ADS)的方式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OCFT”。此次IPO共发行3120万股ADS,每股美国存托凭证代表3股普通股,公开发行价为每股ADS10.00美元。

  据悉,在本次IPO中,金融壹账通已授予承销商一项权限,以购买额外468万股ADS来覆盖超额配售。如果承销商选择完全行使其超额配股权,此次融资规模预计将约为3.59亿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金融壹账通孵化于平安集团,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技术,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科技驱动的业务解决方案。

  随着金融壹账通成功IPO,平安旗下四大科技独角兽已有两家先后实现IPO,人们也不断刷新着对这位平安集团的“嫡子”的新认知。

经历了近五年的磨砺,金融壹账通得以从科技“独角兽”发展到赴美IPO,选择了迎难而上进入国际资本市场。

金融壹账通成功赴美IPO,“雏鹰”单飞启航

  构建金融科技服务生态圈,覆盖99%城商行

  近年来,中国乃至全球的金融科技市场发展如火如荼,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毕竟,目前全球金融机构都面临着来自互联网企业的挑战,亟需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

  IDC曾预测,数字化转型将为全球拉动20万亿美元的总体经济影响,这相当于全球GDP20%。未来,数字服务经济将是全球经济的主体形态,而2019年则是新旧经济的分水岭。

  顺势而为,依托平安集团的孵化,从科技应用创新到实际的业务应用场景,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经过平安打磨的金融壹账通越来越有了冲击上市的锐气。

  目前,金融壹账通可提供12套“原生云”解决方案和50多个产品,主要是通过将专业的金融知识服务和技术相结合,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从而达成增加收入、管理风险、提高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并降低成本的目标。

  由于金融壹账通主要是面向企业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可能很难一下子理解公司的业务模式。不过,在庞大需求推动下,这并不影响金融机构对这家公司产品的青睐。

  截至2019930日,金融壹账通拥有超3700家机构客户,并已覆盖中国所有主流银行(包括6家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99%的城商行和46%的保险公司。此外,壹账通也陆续在日本、新加坡、印尼成立分公司,业务范围拓展到10个国家和地区。

  招股书援引奥纬咨询的数据称,按客户数量计算,平安金融壹账通是中国最大的面向金融机构的商业科技云服务平台。

  从财务数据上来看,平安金融壹账通也保持着高速增长。20172018年,金融壹账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82亿元人民币和14.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2.9%;截至2019930日,公司营收为15.55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同期增长72.2%

  为什么金融壹账通能在短短5年获得如此成绩?

  这和公司不断打造“科技专利+产品+服务能力”的竞争护城河,依托平安集团打造金融科技云服务平台,以及构建金融服务生态圈密不可分。

  但究其根本,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专利数量才是公司得以和同质化企业竞争的最大底气,也是能源源不断吸引到中小金融机构的动力源(600405,股吧)泉。

  以中小型银行为例,它们往往面临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中小银行在科技方面的投入自然捉襟见肘,但为了不落于时代潮流,会更倾向于接受外部解决方案。

  而与传统科技外包公司相比,金融壹账通的优势在于更理解金融。

  毕竟,传统的IT公司给银行做外包主要还是成本导向,这样是很难大规模投入研发资金,因而很难输出好的技术。而金融壹账通则可以提供包括数据、分析、大数据风控等各类产品,并在人工智能等技术上持续投入,这是很多传统IT公司无法实现的。

  招股书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金融壹账通技术和研发投入为6.41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57倍。研发成本占总支出的比例为57.29%,高出去年同期的43.36%14个百分点。

难怪在中国平安中报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曾公开回应:“金融壹账通50%的成本是放在新产品上,如果不做新产品的话马上可以盈利。当然,金融壹账通还会持续进行创新产品的开发和投入。”

金融壹账通成功赴美IPO,“雏鹰”单飞启航  

  在科技人才和专利方面,金融壹账通也做到了超强储备。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底,金融壹账通拥有超过1437名科研开发员工。其中超过53%的员工是具有多元背景的技术人才,其科研开发团队由数据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及软件工程师组成。

  当然,这些科研人员也为金融壹账通的发展提供了无数“后备弹药”。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金融壹账通已斩获了23项全球科技大奖,如NLP(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生物识别等AI技术均获得世界级竞赛的冠军。

  并且,公司已在国内申请专利2850项,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申请542项,形成了一定的护城河。

  市场逐步打开,攫取长期“红利”

  在技术的强力支持下,20191-9月,金融壹账通能每天协助客户进行13.5万次反欺诈检查,420万次信用风险评估以及大约1.3万项汽车保险索赔处理。

  不过,和大多数金融科技公司一样,平安金融壹账通是否盈利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对于这一问题,前文提到的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曾表示,现在平安的整个科技板块有十个公司,主要分四个阶段培育孵化,第一个阶段是建平台,第二个是聚集流量,第三个是提升收入,第四个阶段才是盈利。

  观察金融壹账通的数据,可以明显发现,公司已经基本完成了流量聚集,正大步向收入提升迈进。这一转换也明显体现在财务数据上。

  虽然金融壹账通目前尚未实现盈利,但公司净亏损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已经从两年前的104.3%下降到2018年的84.2%,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已降至为67.5%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壹账通的毛利水平实际上也在不断攀升。

  2019年前三季度,金融壹账通非国际准则下的毛利率为49%,较去年同期的44.6%有上升。这主要由于2018年推出了更多新解决方案,而2019年的解决方案和业务模块的利润率提高所致。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金融壹账通客户总数的提升,客户的平均购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主要客户客均购买产品数量由2016年的1.7件提高到2018年的3件。

  而仔细研究金融壹账通的"使用-深化-融合"拓客策略可以发现,平均购买能力的增强正是表明公司正从基础服务向整合服务转变。

  这一拓客策略就打破了传统SaaS平台以系统或解决方案定价的收入模式,改为采用基于交易量的收入模式,即仅收取少量前期安装实施费用,之后的主要收入是基于金融机构客户在云服务平台上产生的交易量或者业务量来计算,使得公司能够持续享受客户深度使用所带来的“红利”。

  目前,金融壹账通已经提供智能营销平台、智能闪赔、智能ABS平台、智能资管平台等10大解决方案,47个产品系列,累计搭建277个业务系统,实现了金融科技产品全场景应用及全系统支持。

  七家投行“护航”,平安集团“孵化”

  如果说业务模式和科研能力的突出是金融壹账通在战略上的勤奋的话,那么本次公司赴美IPO上市,在战术上也不得不说极其的努力。

  招股说明书显示,金融壹账通整个保荐及承销团队用“奢华”来形容也绝不为过。其中,摩根士丹利、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平安证券(香港)将担任此次股票公开发行的牵头联席簿记人;美银证券及HSBC Securities USA)将担任其他联席簿记人;中信里昂证券及美国科本资本市场公司将担任此次股票公开发行的联席经办人。

  当然,得以获得如此多的世界顶级投行团队的大力支持,也和平安集团的加持密不可分。

  招股书披露,平安集团的子公司平安海外控股有意认购至多1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票(ADS)。并且,平安集团和金融壹账通已签订一份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延长至IPO完成后的10年,前提是平安集团继续持有或实际持有至少30%的股份。

  资料显示,金融壹账通实际上最早是平安集团的金融技术解决方案部门。201511月,平安集团将旗下三大业务平安一账通、前海征信、银行一账通整合,金融壹账通就此产生。

  平安集团旗下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积累了多维度的业务场景与金融数据,为金融壹账通的金融科技业务发展提供了天然契机。

  2015年底起,金融壹账通开始在平安集团作为独立公司运营,直到20171129日拆分后,不再与平安集团合并报表,而是作为技术开发伙伴存在。

  金融壹账通生于平安,但不仅仅是平安。平安整合旗下科技业务武装金融壹账通,不仅仅是服务于平安,更着眼于未来全球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大趋势。

  此前,金融壹账通曾把计划中的美国首次公开募股规模进行缩减,并降低了目标估值,市场多认为这是一种相对保守的表现。

  不过,据老虎证券发布的《2019中概股投资价值报告》数据显示,在未来一段时间,中概股基于中国经济动能的支撑,在各类资产以及同类资产中,都具备配置价值。

  围绕着“金融、医疗、房产、汽车、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平安集团一直在不遗余力的进行资源的整合。正是因为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才能够孵化出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陆金所、平安医保科技等科技独角兽,并成功运作上市 。

  毕竟,短期估值异动并不影响长期表现,只有用冷静的目光分析企业的内在价值和外在资源,才能发现真正的好企业。而平安金融壹账通能否成为中概股寒冬中的一匹“黑马”,还需要真刀真枪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