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一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 阿里香港上市融资背后:要花钱的地方也不少-企一网

阿里香港上市融资背后:要花钱的地方也不少-企一网

2019-12-09 06:43:37 标签:阿里香港上市融资背后,要花钱的地方也不少

  10年的时间斗转星移。在国际化方面更加成熟的阿里,正带着从香港募来的1012亿港币,将这座前哨变成又一座主城。

  阿里的愿景是做持续发展102年的企业,人们记住了102年,却忽略了“持续发展”。

  虽然阿里的成长速度仍然迅猛,但想要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里不断发展,仅依靠国内的电商业务显然是不够的。

  不缺钱的阿里刚刚寻求了二次上市,在跨境电商、物流、金融、东南亚市场方面,都要“掏钱”为自己的未来几十年做更多的打算。

  三次错过,与港交所再结情缘

  2014年9月19日,阿里在美国纽约上市,上市第一天马云就承诺“只要条件允许,阿里还会回家”。

  时隔5年阿里再次于2019年11月26日登陆港交所,市值达到了4万亿港元。超越了此前港股市值之王腾讯控股。

  此次上市阿里共计发行5亿股H股,每股定价176港元,募资金额预计约为880亿港元。若另有7500万股超额认购,也就是说,实际的募资额约为1012亿港元。

  此前披露的招股书中,阿里巴巴表示,这些募资将主要用于驱动用户增长及提升参与度,继续在数字经济体中拓展并提供广泛的产品和服务。

  如今在阿里的四大类业务板块中,只有核心电商盈利,云计算、数字媒体及娱乐、创新业务三大板块都处于亏损状态,并难以较快扭转,此次募集的资金并不会用于发展这些亏损业务中。

  实际上,就算阿里不融资上市,也有足够的现金流来支撑其亏损业务板块的拓展。

  按照阿里此前公布的2020财年二季度报,其营收共有1190.2亿元,净利润707.5亿元,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高达2341.8亿元。

  募资超千亿港元,缺钱了?

  2018年12月,阿里CEO张勇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在晴天时修屋顶,在顺境中做规划。”目前的电商市场还算得上是晴天,但线上交易总额增速已经放缓。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速已经从2014年的57.6%,下滑到2018年的8.5%。传统电商市场的天花板正在临近,发展更快的,是社交电商、新零售、跨境电商等新业态。

  例如,全球有12%的消费者至少每周进行一次跨境网购。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跨境电商已经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5%。预计到2021年,全球电商零售额将增长至4.5万亿美元,占零售总额的16%,这意味着更广阔的的市场空间。

  如今阿里的用户数量已经增长到近8亿人。根据规划,未来五年阿里要实现至少超过10万亿人民币以上的消费规模,服务至少10亿消费者的目标。

  投资、控股、全资收购,都是阿里扩张业务版图的手段。

  2016年,阿里投资约10亿美元控股了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Lazada。2017、2018年分别加持10亿、20亿美元投资;之后投资了印度零售电商BigBasket和Snapdeal,并收购了移动支付平台Paytm的大部分股权;7.5亿美元收购中东地区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移动电商平台Trendyol;在卢旺达建设非洲首个eWTP试点,帮助非洲的中小企业等等;

  今年9月,阿里以20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网易旗下考拉跨境电商平台,再加上此前的天猫海外、考拉、速卖通业务,配合东南亚、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地的电商平台,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跨境零售网络。

  在这个领域中,eBay、Amazon、Wish、兰亭集势京东国际、苏宁海外购等,都是阿里的对手,但在体量上都逐渐被拉开了差距。

  依托于这张庞大的跨境零售网络,阿里作出了全球2000亿美元进口额的“大进口计划”,但要想顺利实现,仍需要花费更多的心力。

  物流和金融的全球化布局

  在9月收购考拉后,阿里最大的一笔投资,就是在菜鸟网络上增资了233亿元,对其持股从约51%增加至63%左右。这是一笔非常罕见的独角兽注资增持案例,显示了阿里对于物流业务巨大的信心。

  在此之前,阿里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物流体系,包括自建物流品牌丹鸟,并以不同比例投资入股了申通、中通、圆通、百世等快递企业,如今也正在寻找机会入股韵达。

  国际化布局拓宽了阿里电商生态的广度,而菜鸟的全球化步伐也随即跟上。菜鸟与马来西亚合作,打造eWTP“试验区”——数字自由贸易区;与新加坡合作,建立了“国际电商物流平台”;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开设了西班牙物流专线,打通中欧物流专线市场等等。

  这些大手笔的布局,在深化全球零售生态体系的同时,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撑。马云曾经表示,对菜鸟的投资总额将是1000亿元。

  让资本实现无国界的顺畅流动,同样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蚂蚁金服以“技术出海”的方式去实现其海外布局,包括与菲律宾数字金融公司Mynt战略合作、与孟加拉国移动支付公司bKash合作、出资1.8亿美元购入巴基斯坦公司TMB45%股权等等。

  大规模的海外投入让蚂蚁金服2018全年亏损了19亿元,但这并非结束,而是开始。如今蚂蚁金服正计划筹集约1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专门用于投资于东南亚、印度等地区的初创企业。

  阿里计划到2036年完成对全球20亿消费者的服务,创造1亿就业机会,帮助1000万家中小企业盈利的长期目标。这样宏大的布局,需要阿里在跨境电商、菜鸟、蚂蚁金服等几条业务战线中投入大把的资本。

  开垦东南亚“处女地”

  随着跨境电商平台、支付体系和物流体系的全面布局之后,东南亚的电子商务市场面临着发展的黄金期。

  拥有11个国家的东南亚,总人口数约为6.5亿人,这其中20-45岁年龄段的人口占据了45%以上,巨大的人口基数和消费潜力,为阿里在此复制中国模式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人口规模较大的东南亚市场,手机普及率很高。据Google TEMASEK 2018年东南亚e-Conomy报告中数据显示,东南亚地区90%以上的用户是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互联网连接的。东南亚的网民主要集中在移动端,多数网民完全跳过了PC时代,直接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

  但目前东南亚的电商销售额在社会整体零售额的占比仅在1%到2%之间,其电商渗透率相对中国非常低。

  为此,很多巨头企业想要在这“20年前的中国”复制当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功故事,阿里是其中最坚决的一家。

  2012年,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同年就立刻开始涉足东南亚领域,在泰国曼谷开设了第一家海外电商学校。2013年,阿里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推出了淘宝国际,并且在印尼启动了AliExpress。

  在东南亚的成功试水之后,阿里巴巴国家站开始进入转型期,从提供单一的信息服务,升级到为中小企业提供出关、报关、退税等综合的交易服务,海外买家及商家数量也有了进一步提升。

  这是后续阿里继续深化海外布局的一个重要节点。此后,东南亚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阿里游向全球“深海”的前哨。

  10年的时间斗转星移。在国际化方面更加成熟的阿里,正带着从香港募来的1012亿港币,将这座前哨变成又一座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