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一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徐周闻-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介绍

徐周闻-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介绍

2019-08-29 01:04:54 来源:

徐周闻-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介绍

大成饲料

徐周闻简介:

大成集团,一家仅有10年发展历史的玉米加工企业。然而,仅仅用了10年时间,其年收入已突破130亿元,并且头顶“全球赖氨酸产量冠军”、“全球首个玉米化工醇生产企业”、“全球第三大玉米加工企业”多项光环。

“大成集团的这十年是一个快速发展也是默默发展的十年。”2006年11月4日,坐在自己那间朴素的办公室里,很少接受外界采访的集团董事长徐周闻承诺将“有问必答”。他虽已年过花甲,但精力充沛、思路清晰。“大成是一个性格内敛的企业,外界对他的了解可能并不多。”徐周闻的开场白带着东北人的坦诚,“不过,在大成十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确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小结。”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地处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种植带。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吉林的玉米却陷入了“收不进、储不下、销不出”的尴尬局面。1984年,因无力进行深加工,吉林粮库里上千吨玉米甚至捂坏变质,最终只能拉到山沟掩埋了事。

当时尚在吉林省电子局工作的徐周闻被这件事深深触动,“那时,我对玉米产业并不了解,但上千吨的玉米就这样被白白埋掉,太让人心疼。”谈及这件发生在20多年前的事,徐周闻仍然面露惋惜之色。在吉林,凡是搞玉米加工的人都知道,“徐周闻视玉米为宝贝,最讨厌浪费”。

在了解了这次事件之后,徐周闻开始“对玉米多加留心”。因工作需要他常驻海南、深圳等地,结识了不少商界朋友。“1984年底,一位企业家向我提及想创办一家玉米深加工企业,我说好啊,到我们吉林去投资吧……”就这样,徐周闻正式涉足玉米深加工行业,并于1989年帮助建立了吉林省第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玉米深加工企业————黄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这家主要生产淀粉、玉米油及淀粉饲料的企业,成立后每年盈利都在5000万元以上,这让玉米深加工顿时成为吉林省内的一项热门行业,而大成集团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起来的。

用超前眼光选择产品

同样是加工一穗玉米,做成赖氨酸可能会卖到10块钱,如果做成淀粉只能卖5毛钱。徐周闻了解到世界上有比淀粉更值钱的赖氨酸后,就下定决心要做“能卖到10块钱”的产品。

“1996年前后,长春市政府一直希望能发挥当地的玉米产业优势,在当地建立起一家玉米深加工企业,有关方面考虑到我在这个行业已具备了不少经验,就任命我为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兼长春玉米工业开发区总指挥。”徐周闻还记得自己到长春报到的日子是1996年7月21日,记得在大成组建的政府批复文件有这样的要求:把大成建成一个高起点、高标准,并具有合理工业规模的现代化玉米企业……

1996年,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成实业)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239万美元,其中,国有股占60%。1998年3月,大成实业正式投产,年加工玉米30万吨,“当时还处于玉米粗加工阶段,将玉米加工成饲料、玉米淀粉、玉米油等。”徐周闻回忆说,虽然当时仍属粗加工阶段,但由于大成的技术和规模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效益相当不错,“当年9月企业就开始实现盈利,到2000年时,企业的玉米加工能力就增加了一倍,达到每年60万吨。”

60万吨的玉米加工能力是什么概念?“至少在当时的亚洲地区规模已数一数二。这让企业在竞争中不处于劣势。”但徐周闻已经意识到,“不处于劣势并不等于处于优势”。

1999年时的徐周闻以及他所在的领导团队始终在思考的问题是:究竟怎样才能让大成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他们最后给出的答案是:要通过技术上的创新来丰富玉米加工系列的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徐周闻在对国内外各类玉米加工企业的考察中认识到,大成当时的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差,“打一个比方,同样是加工一穗玉米,别人能做成赖氨酸可能会卖到10块钱,我们做成淀粉只能卖5毛钱,这哪还有竞争力!”徐周闻说,从那时起大成就下定决心要做“能卖到10块钱”的产品。

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大成开始盯上了赖氨酸项目。

1999年时,中国国内赖氨酸市场需求显著增长,但该产品95%的需求依靠进口满足,另外5%也主要靠国内的合资企业生产。这种情形造成当时每吨赖氨酸售价一度超过4万元,而每吨玉米的价格仅800元左右,产品附加值之高让人惊叹!

“我们希望进入这个市场,但问题是技术从哪里来。”徐周闻回忆说,最早的想法是与外资合作,但结果却是接连碰壁。

“当时世界上掌握该技术的企业主要有两家,我首先去联系其中一家企业的老板,接连追了两个地方,又等了三天后,他的秘书最终对我说了两句话,‘合资建厂不可能,不可以把技术拿给你们。’”

他又给另外一家企业的领导写信,表达与对方合作的愿望与诚意,“但五封信寄出去,如石沉大海”。

这两段经历让徐周闻彻底领悟到“没有自己的原创发明和知识产权,就必然会永远受制于人”。徐周闻说,大成是被逼无奈之下才决定自己动手搞研发的。“大家都憋了一肚子气,我们想,既然别人可以研发出来,我们就没有道理不可以!”

产品创新首先需要的是人才。通过各种渠道,大成终于找到了一批懂得赖氨酸生产和研发技术的人员,徐周闻以高薪将这批人员请到大成,奉若上宾。经过成百上千次的失败和试验,大成终于摸索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赖氨酸生产工艺。2000年,集团第一个年生产能力1.5万吨的赖氨酸项目正式投产,至2003年9月份,产能达12万吨。也正是这一年,国内赖氨酸市场的价格节节攀升,最高时达到每吨4.8万元,那段时间,仅仅一个赖氨酸产品就可以为大成日创利润近千万元。

目前,大成集团拥有30万吨的赖氨酸年产能,而全球市场的总产能为70万吨。在开发赖氨酸项目的过程中,大成根据市场的需求研发出许多新的赖氨酸品种,提高产酸率的同时,提高了产品收益率,由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些产品让大成在国际赖氨酸市场上成为响当当的主角。

“去年,那个曾经对我们说‘不’的老板亲自找到我们谈合作,他说,‘我们是136年历史的企业向你们8年的企业学习’。”徐周闻说听到这句话时的感觉实在美妙,“我们觉得这就叫有尊严!”不过对大成而言,赖氨酸项目真正的意义在于:“第一,企业玉米加工的能力在由‘粗’转‘精’,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其次,坚定了大成人进行自主创新的决心和信心。”

创新可以创出市场

在大成,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永远不画句号。

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许多中国企业都在走着一条“引进————模仿————同质竞争”的发展道路,真正愿意花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去进行“自主创新”的实在为数不多。

然而也正是这样的发展模式,造成大量中国企业只能处于全球价值链末端赚取一些微不足道的加工费,并且愈加艰难。“大成不愿意走这样的路。”徐周闻说,大成不要那些低廉的加工费,而是要逐步走向玉米加工产业价值链的最高端!

“发展出题目,创新做文章”,这是在大成集团内部十分流行的一句话,徐周闻告诫大成的员工,要时刻保持创新的思维,创新可以创出新的市场。如今,这句话又因玉米化工醇项目的上马,而得到有力的证明。

2002年,徐周闻在参加一次国际玉米学术研讨会时,结识了一位国外的玉米研究专家。他告诉徐周闻,从玉米中可以提炼出化工醇,而化工醇可以用来制作成化纤、人造石、树脂等上千种下游产品。

众所周知,化工醇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若能实现从玉米中提取,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等于找到了替代石油的战略资源。此外,由于玉米是可再生资源,用其提炼化工醇将有助于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徐周闻对这个具有良好前景的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回国后,他立即让大成集团相关部门着手从技术、政策、市场需求、价格优势、投资风险等多个方面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论证。

论证的结果是:从技术上说,该种提炼方式具有理论依据;从国家产业政策上说,这种无污染的环保生产技术属于国家大力提倡的;从市场需求方面看,目前国内每年需要化工醇400万吨,但要进口300万吨;从价格上来说,据测算,生产1万吨化工醇,需消耗石油8万吨,但仅需消耗玉米1.76万吨,石油化工醇每吨成本7000元,玉米化工醇吨成本只有4300元;从投资风险上看,若试验失败,其相应设备大部分可转入到其他产品的生产中去。因此,在2003年实地参观了上述那位外国专家的试验室后,徐周闻建议集团投资一个年产能两万吨的生产线进行实验。

2004年9月,这个被寄予厚望的项目正式投产。然而在试运行的一年中,大成集团发现,外方提供的关键技术是催化剂,但该催化剂存在致命缺陷,这导致产品成本大幅提高,并且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进一步了解得知,这种催化剂不是该合作方的专利产品,如果改进需要重新投资研究,外方不愿继续投入,并最终知难而退。而大成的研发人员则没有轻易放弃,凭借多年来的经验,他们认为这并非是一个无法攻克的难题。

“又是一轮长达数月的反复试验!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灰心甚至绝望,我们的研究一步步向成功靠近。”大成集团技术总监褚腊林回忆说,许多人当时对这一技术的成功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如果不是管理层拥有勇于创新的决心、耐心,以及宽容失败的包容心,这项技术可能早已夭折。”

2005年底,这个两万吨的试验项目终于获得成功,从玉米中提炼出化工醇、并大规模生产的愿望就这样在大成集团得以实现。2006年8月,大成集团的销售人员带着他们从玉米中提炼出的化工醇参加上海国际化工产品会议时,500多家厂商表示希望订货。2006年底,一个投资10亿元、年产能达20万吨的新化工醇生产线进入试车阶段,这个大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有望给集团增加30亿元的收入。大成计划在20万吨基础上建设新的生物化工基地。

“别人或许会觉得这有些神奇。”褚腊林说,“但是在将创新视作生命的大成集团,我们都觉得这很正常。创新就是要捅破一层又一层的窗户纸,如果我们面对市场竞争时迟迟拿不出新的产品,那就意味着我们很快会落后了。”

“在大成,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永远不画句号。”徐周闻在一次对全体员工的讲话中说到,“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管理、营销、观念上的创新,我们都大力地提倡。”

只要是市场需要的,大成就会努力实现,“玉米浑身是宝,它至少能提供1000多种衍生产品,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褚腊林说,大成用于技术创新的投入是有保证的,“近年来,仅仅供研究院进行基础研发的资金每年都在数亿元。”这样的投入必然会带来回报,近日,大成集团位于上海的研发实验室从玉米化工醇中提炼混合出一种“不饱和树脂”的物质,这种物质应用极其广泛,可以用来做人造大理石、汽车内饰件、玻璃钢、工程塑料等等。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大成只愿意做玉米精深加工这个专业领域内的事,希望能在这个领域内不断拓展。“只要是玉米产业的事,该花的钱一定花,而其他领域,哪怕很能赚钱,大成也不会轻易涉及。”

大成的员工都知道,在他们董事长眼里,玉米是最好的东西!

“徐周闻的脑子里全是玉米。”刘桂林,大成集团监事会主席、高级顾问,这位1931年出生的老人同样是个“玉米通”。如今,他仍然坚持每天早晨六点二十分离家上班,直到吃完晚饭才离开办公室。只要一跟他谈到企业的发展规划或者科研技术上的突破,他就会兴奋得像个孩子!

不过,刘桂林坚持认为,在玉米行业里,比他小十几岁的徐周闻要更专业,“他十几年如一日地将心扑在玉米上,他是个玉米专业人士。”

徐周闻对玉米的“专业”,来自于他坚持每日亲临生产一线。

大成的员工都知道,只要他们的董事长没有到外地出差,那么你多半可以直接在车间或施工现场找到他,他总会在这些地方与工人交流、或者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徐周闻认为,“亲身实践”是提高管理层执行力最重要的因素。他曾经对集团内的各级管理人员说:“足球教练如果只会与队员在屋子里练嘴功,他的球队是不可能在球场上获胜的……同样,企业的管理者要指挥协调好工作,也绝不可坐而论道,而必须亲身实践。”如今,大成集团的各级管理者都已习惯了这种“全身心投入基层”的工作方式。

“大成所在的玉米加工行业,需要的是实干家,不是那种只会空耍嘴皮子的人。因为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办专业的事。”刘桂林说,“反过来,大成也只愿意做玉米深加工这个专业领域内的事,在这个领域内不断向纵深迈进。在其他领域,哪怕很能赚钱,大成也不会轻易涉及。”

大成的逻辑很简单:首先,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其规模足以支撑大成未来多年的快速发展;其次,大成在这个领域已拥有了世界最前端的技术、人才、设备和经验。大成明白自己到底在哪个领域具备真正的比较优势。

此外,刘桂林还认为,“专注做事”的另外一个重要好处在于,能够有效地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如果你脑子里想的都是关于如何加工玉米,从来都不离开这条主线,那么实现技术突破、自主创新是早晚的事。”

大成集团用10年时间创造了一个关于老玉米的新财富故事:如今的大成实业集团年收入超过百亿元;拥有长春大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长春大成新化工醇公司等26个分公司,大成生化于2001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集团年处理玉米能力超过300万吨,其中赖氨酸年产量达到36万吨,居国际市场第一位;玉米化工醇生产线更是全世界第一条以玉米为原料的化工醇生产线。

2004年底,徐周闻曾将大成的发展机遇加以总结,以鼓舞员工士气,他说:大成集团所在地长春地处黄金玉米带,有原料资源优势;汇聚了大批玉米深加工专业技术人才,有人才优势;设备、工艺、技术已居于国际先进水平,有技术优势;主要产品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有市场优势;大成生化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有融资优势;集团已经改制成为一个股份制公司,有管理体制优势;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发展玉米工业,有政策环境优势……

如今对比来看,大成很好地继承并且扩大了上述竞争优势,这表明大成仍然走在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上。不过,徐周闻也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一个连续多年保持近30%增长速度、员工人数10年扩大了20倍的企业集团,一定会在这种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留下某些细节问题,他说,“等明年20万吨的化工醇项目投产后,大成会拿出一段时间来慢慢总结这几年发展中的失误和教训。”

新注册企业
成都中立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9-04-21

注册资本:3,500(万人民币)

成都安瑞达商贸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0-12-14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西南交通大学劳动服务公司

注册时间:1994-04-29

注册资本:80(万人民币)

成都爱梦比茜服饰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9-06-18

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

成都世纪光合作用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3-04-24

注册资本:1,119.0126(万人民币)

四川嘉合道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3-07

注册资本:58,000(万人民币)

成都红风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6-07-27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戴尔(成都)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3-23

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

成都红珍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2-08-08

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

成都路耀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3-30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浏览最多
中电国采诚泰实业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5-11-13

注册资本:56,120(万人民币)

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城北营业部

注册时间:2002-01-18

注册资本:--

成都英黎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2-01-28

注册资本:3,100(万人民币)

华田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5-27

注册资本:600(万美元)

成都市医路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4-28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四川省银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0-07-07

注册资本:2,300(万人民币)

成都成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1994-06-11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足博仕鞋业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8-07-26

注册资本:10,000万元人民币

四川大微人居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6-12-29

注册资本:20(万人民币)

成都写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5-30

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